又一款“粽子机”被曝光,轰20轰炸机真要来了?央视:请拭目以待

Connor 欧易app 2025-09-29 1 0

根据《央视军事》在2025年9月24日发布的关于长春航展的报道中,有一句看似“意味深长”,实则“泄露天机”的话。这其实是一名现场观众和空军轰炸机飞行员之间的对话,最后飞行员还有一句话:“大家拭目以待吧……”。这可把人的胃口拉的极大,难道传说中的“轰-20”战略隐轰即将现身?

央视报道中这句话,真是吊足了胃口

长春航展再现“粽子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得从此次长春航空展上找答案。在此次航展现场,有一架特别吸引外媒关注,而且看起来非常“神秘”的机型,甚至有人连续三天要去一探究竟,都未能看到它的真身。它就是由国内一家顶尖研究机构所研发制造的一款,明显充满验证气息的隐身飞翼无人机。

长春航展的“粽子机”

这款飞翼无人机的设计上相对比较保守,但是采用了双发设计,并且机体蒙皮有用铆钉修改过的痕迹,起落架还配上了专业的“防鼠桶”,证明这款飞机有可能是进行过多次复杂环境的试飞并进行了持续改进。在长春航展公众日开放以后,它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色彩,始终包裹着帆布幕布,也被人戏称为“粽子机”

此前的真身已经被公布过了

展开全文

大型飞翼无人机,我们不止一款

这么一款“粽子机”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只能表明中国在飞翼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有相关气动布局,飞控等设计的验证,还有很多国内一流院所在进行相关领域的参与。除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至少有两款超大型的隐身飞翼无人机以外,这款长春航展上的粽子机也表明,我们未来很有可能还会出现体积更大的飞翼无人机,技术也是非常成熟,而且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是很多套技术互作备份!

轰20将现身?

轰-20是否会现身呢?

就此来看,我们就算研发“轰-20”这样的大型飞翼隐身轰炸机也不存在绝对的技术门槛,甚至等比例验证机都已经有了不止一款。但是,关于“轰-20”是否会试飞,或者说“轰-20”存在的必要性,自从歼-36第六代战斗机开始试飞以后,就已经在国内媒体参与讨论的热门话题。

从歼-36的整体机体设计和作战理念来看,“轰-20”的远程打击作战目标,有可能与歼-36的任务包线有重叠,而且还要考虑一点,“轰-20”所追求的是大载弹量和高隐身突防性,这两点其实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要是能够有兼顾手段,那就没有选择像美国那样造B-2隐身轰炸机。毕竟B-2现在光造价就100亿人民币以上了。而美国人也认识到这个错误的严重性,相反,现在回头开始造了更小的B-21隐身轰炸机。

歼-36的出现,确实有颠覆“轰-20”的可能性

那就又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无人机领域如此强,验证机如此多,是否也就意味着“轰-20”的存在没必要了呢?我们来看美国人的回答,之所以造B-21隐身轰炸机,也是美国人充分认识到无人机无法完全在远海作战中替代有人机,尤其是在高灵活度和高电磁压制环境下,无人机的可靠性仍然受到质疑。

因此,美国人才选择建造相对比较小的B-21隐身轰炸机,试图确保自己在前沿的作战优势和关键决策优势。而且,面对B-21,不要把它单纯认定为是一款隐身轰炸机,实际上它是现代传感器技术和网络作战的核心节点,也可以说它是一台“会飞的超级计算机”和“会飞的路由器”。

B-21是现代技术的集合体,否则美国人也不至于这么关注它

美国人建造B-21的意图很明确。希望它能够成为未来前沿作战中的超算中心,或者说是前沿的指挥中枢,部分替代,比如预警机、截击机、攻击机甚至是电子战机的功能。可以说,美国的B-21之所以能够获得超过100架的大订单,也是因为其自身的性能已经超乎于传统隐身轰炸机。

单纯用“隐身轰炸机”来定义B-21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战场概念,所以,美军也有人在热捧B-21是“全球首款六代机”的概念。

超越B-21,不一定非得轰-20

了解了相关理念,再回头再看在歼-20,其实相应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体现。通过这次长春航展,可以看到歼-20的作战编组是“四机编组”,而不是传统的双机编组。而根据歼-20飞行员的介绍:“四机战术对穿模拟的是复杂战场环境下,多机群遭遇时抢占有利攻击阵位、实施高速突袭、一击脱离的制敌战术动作。”歼-20一共四机为一组,其实就是把歼-36的设计概念进行了分解,而歼-36未来很有可能起到“以一敌四”的作用。

歼-20现在是四机,未来可能只有歼-36一机就够了

如果有办法能够拓展歼-36的载弹量和续航能力,使得它可以在远海的滞空时间和弹药投送能力进一步提升,那将会意味着“轰-20”的常规实战任务将被替代。

至于“轰-20”另一个核心任务-洲际核威慑能力。在“惊雷”-1核导弹出现后,我们所采用的空基弹道导弹发射体系也已经弥补了这部分。未来是否还有必要需要一款类似“轰-29”如此大型隐身轰炸机,来投掷这些空基核武器,就更值得讨论了。

“惊雷”-1核导弹的出现,也颠覆了未来空战

我们所追求的核打击力量,是尽可能的高效和简洁,并不是像美军那样持续的运用隐身轰炸机或者战略轰炸机进行威慑。我们追求的是“一击必中”,而不是像美军那样到处展示“没用的肌肉”。因此,“轰-20”的核威慑作用,有可能也会被更精准的弹药和更有效的打击手段所替代。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期待另一幅画面:在西太平洋上进行长时间滞空的是歼-36隐身战斗机,而实际投掷弹药的可能是一款不小于B-21的无人轰炸机。而这款无人轰炸机在必要时候可以充当一次性的战略投放利器,深入到敌方进行空投战术核武器,或者是利用其大弹舱进行空投中远程的战术核武器。

未来我们或许会有与B-21一样大小的无人轰炸机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较低成本的高效打击任务组合,也等于把美军B-21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相对来说,保留了机动性和作战的灵活程度,还尽可能的拓展了我们的作战方法。而作为“武库机”的隐身飞翼,还可能会充当无人加油机角色。总之,歼-36的含金量,还会进一步上升。

结论:“轰-20”可能还真值得拭目以待!

轰-20?可能会是另一种模式

所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我们对于现代空战的理解能力可能要比美军理解的更为透彻,甚至是更有前瞻性。从歼-20的反超,就可以发现,歼-20在理念设计上不仅仅领先于同代的F-22,甚至比F-35在作战理念上有更快的迭代和升级。

未来,中国在六代机领域势必会给我们以相当惊喜的答卷。至于,“轰-20”是否会真的最终出现,可能还是要取决于我们的作战想定和作战目标。就现有的作战方式来看,“轰-20”很有可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露面”,到时候可能真如我们空军飞行员所说:大家拭目以待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