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央广网记者问|临港新片区如何形成上海未来产业重要承载区?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
央广网上海11月23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见习记者严晓瑜)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近期上海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并于23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央广网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提问:
临港新片区在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上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担哪些具体功能?此外,临港新片区具有哪些特别的优势?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答:
按照国家和上海赋予的战略任务,临港把发展前沿产业作为践行使命重要体现。“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AI创新港”“国际氢能谷”等特色产业示园区,已成为临港前沿产业集群发展的靓丽名片,也是培育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
临港将以《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 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落实为契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汇聚高端科技资源,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形成发展新动能,成为上海未来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策源地。如:
在未来健康领域,我们将建设集“高端服务、精准医药、尖端器械”为一体的“生命蓝湾”,发挥顶科国际联合实验室、临港药物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有机所等平台优势,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
在未来智能领域,我们将打造集算力、算法、终端、场景为一体的“滴水湖AI创新港”,做好元宇宙、软件信息、服务机器人等“五大新赛道”的布局。
在未来能源领域,我们将建设集研发、制造、检测、设施、场景、制度创新为一体的“国际氢能谷”,在核能、氢能、储能等领域提前布局。
在未来空间领域,我们将发挥临港“空天陆海能”高端装备优势,在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等领域集聚一批“国之重器”,把临港打造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动力之都的核心动力之城。
在未来材料领域,我们将聚焦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新材料创新引领智造高地。
关于临港发展未来产业的优势,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创新优势。制度性开放临港对外开放的灵魂,临港鼓励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支持企业在临港率先开展创新,初步形成了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数据便利的“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创新体系。同时,临港将在自动驾驶和氢能应用等领域加快立法,在集成电路离岸贸易、保税研发和封测领域开展创新突破。我们坚持“场景与产业联动”,利用车路协同、公共交通氢能化、数字城市底座、研究型医院等场景,支持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在临港“大胆试、大胆用”。
二是人才政策的优势。临港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构筑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使临港成为人才安家立业的最佳选择地。第一,我们通过引进培育高端产业发展,给各类人才提供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在临港有事业可为。第二,我们特别强调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跨前布局,为各种人才在临港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配套环境。第三,我们积极利用好、制定好中央和市级的人才政策,使各类人才享受更好的人才政策。
三是科技创新政策的优势。临港围绕企业研发、创新平台落地、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出台多个专项补贴政策,让临港成为上海生长高新企业的高地。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形成从基础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应用、孵化生长的创新全链条布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