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失调孩子的不同表现及家庭训练方案,建议收藏!
前庭觉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
前庭觉的三大基本功能:过滤辨识筛选、维持空间平衡、保持身体姿势。
作为大脑的门槛,前庭在整个感觉统合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前庭不像视听知觉一样,具有外露的器官。
在常见的感统失调中,前庭觉失调最容易被家长忽视,但其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
前庭觉失调的孩子,很大可能会出现以下七大类的行为。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辨别孩子是否存在前庭失调,以便及时采取训练措施进行改善:
运动问题
主要包括平衡感不良、运动计划能力差。
大脑双侧分化问题
肢体做交叉动作有困难,身体双侧配合不佳,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控制等。
身体协调问题
身体不协调,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
空间感问题
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等有困难。
语言问题
说话晚;话多,但是缺乏组织性;喜欢重复别人的话,用词混淆等。
展开全文
视觉问题
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比较困难,视觉追踪、视觉判断等有问题。
专注力问题
注意力无法集中,好动不安,性格上可能也比较喜欢招惹人,浮躁,脾气差等。
而前庭失调的不同行为表现,也对应着不同的前庭功能出现障碍。
前庭神经反应过度敏感
怕高
不喜欢双脚悬空
不喜欢游乐场中的大型设施
警惕性非常高
不喜欢参加体能性的活动
不喜欢头被倒过来
容易觉得眩晕
前庭神经反应能力不足
写反字
喜欢加速和旋转刺激
喜欢找刺激
特别好动
平衡感比较差
前庭神经区辨能力不足
容易失去平衡
动作不协调,看起来比较笨拙
肌肉张力比较低
在做相对运动时分不清是谁在动
方向感差
前庭系统是多平面系统,因其特殊性在进行训练时,线性运动和摇晃运动对前庭的激活度最大,效果也最好。
所以家长可以从以下这四种训练方法来入手:
旋转运动
旋转圆筒(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
这些项目会比较强烈的刺激孩子的前庭感受器,让孩子产生比较强烈的晕眩感,进而刺激前庭神经的发育。
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旋转的力度,尤其是对前庭敏感的孩子,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一些,等孩子适应后再逐步提高强度与时间。
在家中可以抱着旋转或者让孩子自己旋转来代替,前庭敏感的孩子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其晕眩感。
摇晃运动
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秋千、吊床、大龙球等游戏。
操作时要注意孩子安全,尤其是仰卧位与头脚颠倒时,孩子很难自我保护,需要操作者一定要保护好孩子。
开始摇晃时也应以由慢到快的顺序,并且观察和询问孩子的反应,幅度也是由小到大,先前后晃再左右晃。
如果孩子有些害怕,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
平衡运动
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操作时做好防护工作,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目光一定集中在所走的器材上,开始可以辅助其保持平衡,之后要逐步撤去辅助。
跳跃性运动
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
跳床时可以加入一些接抛球和投掷的项目,锻炼其手眼协调。
做前滚翻的时候,一定提醒孩子保护好头部与颈部。
以上运动可以组合起来进行,但前庭觉的训练强度需要根据孩子的现有感觉统合水平来定。
过低可能毫无效果,过高又可能引起不适反应(如呕吐等)
家长多向专业感统训练老师寻求指导意见,方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项目。
*声明:文字素材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