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张奎: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
导读: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组织浙江省金融机构精准高效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作者|张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期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浙江省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组织浙江省金融机构精准高效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货币政策工作机制,一体推进政策工具落地见效
强化系统观念,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完善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工具落地。
重点工作专班运作机制。浙江省分行高度重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落细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由省分行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指导全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全省“一盘棋”全力推进。强化部门协同,会同省财政、发改、经信、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9个部门,建立浙江省金融支持政策集成落地攻坚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难点工作专项推进机制。针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中的难点、堵点,针对性发力,建立事前通气、事中推进、困难协调的“三会”机制。针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省级部门集中办公、特事特办,梳理协调事项清单,加快推进项目签约。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推进会、航运业银企合作推进会等51场次,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环评容缺办理、普惠养老承诺书签订等事项200余件。
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互动,掌握中观行业、微观企业融资需求,找准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融合点。全省人民银行会同各级发展改革、科技、交通运输等部门,举办金融支持稳进提质银项对接会、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银企对接会等活动25场次。与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清单式信息共享机制,梳理13类合计8.3万家政策工具支持白名单,组织金融机构精准高效对接服务。截至目前,已实现“白名单”内企业全覆盖对接,发放贷款1640亿元。
强化政策协同,加大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协调配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相容机制作用,形成工作闭环,促进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深化一揽子政策支持。将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优化信贷投向的积极作用。支持“科技强省”,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实施细则》系列文件,强化科技金融要素保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印发《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两个一致”实施意见(试行)》,配合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民营经济32条”,结合浙江实际深入贯彻人民银行等8部委《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持续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支持“千万工程”,出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实施金融服务县域特色产业“一县一方案”。支持“双碳”战略,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展开全文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省科技厅持续推广“浙科贷”,累计发放贷款3197.5亿元,惠及企业超2.1万家。全覆盖对接省委人才办创业创新人才企业名单,累计发放“人才贷”480.3亿元。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面增量。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浙江省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同比增长42%。深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全省169家地方法人银行制定出台长效机制实施细则,1700余家金融机构向社会公示“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截至2023年11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24.9%。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金融服务“双提升”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畜牧业和渔业资产抵押贷款、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操作指引,推出“三门青蟹贷”“仙居杨梅贷”“碳融通”“碳效贷”等专属产品。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浙江省绿色贷款余额3.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3%。
强化评估激励。制定《浙江省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关于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自评工作的通知》《浙江省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效果评估办法》,将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将评估结果与金融机构内部绩效考核等挂钩,激励金融机构持续提升金融服务。
强化配套支持,发挥部门“几家抬”合力
强化部门协同,丰富政策工具箱,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推动建立省市县全覆盖财政奖补机制。近三年,对货币政策工具配套财政资金奖补,引导放大贷款投放,涉及贷款金额5115亿元。省级层面,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浙江省促进企业融资奖励办法》,对运用支小再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引导贷款投放3815亿元,累计惠及企业21万户。各地市结合地方实际,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出台财政配套支持措施。如湖州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金华对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发放的科技小微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和奖励。
协同推动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支持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十大工程,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稳经济“压舱石”作用,促进投资效率和社会效益平衡。联合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举办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推进会、科技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成立浙江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强化村基础建设领域融资支持。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1万多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发放率70%以上。
强化小微涉农主体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推动出台《浙江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机制》,明确尽职免责标准、情形、认定流程,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贷款给予担保费减免、免除反担保等政策支持。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浙江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和“三农”业务在保余额1984亿元。如绍兴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给予担保费优惠,保费分别不超过0.5%和0.2%;嘉兴对交通物流再贷款支持对象取消反担保要求,减半收取保费,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0.5%。
联动政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宣传,让市场主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开展“大走访”。深入实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浙江省分行联合省市场监管、省工商联组建“金融联络员”队伍,广泛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拓展”“信用融资破难”、“百地千名行长进企业送服务”系列走访活动。印发政策工具“十问十答”“一图读懂”等宣传册,对交通物流、科技创新、制造业等市场主体开展政策宣传。2023年以来,全省2.5万名金融联络员累计走访民营和小微企业16万户,解决融资需求6097亿元。
深化“大宣讲”。组织举办“减负强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新闻通气会、金融助企纾困新闻发布会、金融“惠企利民”直播宣讲会、“政务公开在浙里”视频直播等,积极为企业和群众答疑解惑,感受政策温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举办货运物流金融助企宣讲会、科技创新再贷款银企签约会、“亲清直通车·银企恳谈会”等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和银行面对面畅谈,交流解决问题,增进银企互信。全省举办政策工具宣讲会139场次、恳谈会70余场,宣传覆盖企业2.1万家。
组织“大采访”。围绕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主题,推动线上线下结合,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联动宣传。2023年,组织新华社浙江分社、浙江日报、浙江经视等省内主流媒体,赴丽水、温州和湖州开展“共富浙江金融行”系列采访调研,发布稿件百余篇,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信息460余篇。策划“浙”里过年、春在“浙”里、“浙”冬暖阳等专题宣传,总阅读量超过110万。
严格规范管理,确保中央银行资金合规使用
紧盯“中央银行资金合规使用和安全”目标,健全制度,优化流程,确保货币政策工具规范高效使用。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强化合规管理要求和业务流程优化需要,修订完善《浙江省再贴现操作规程》《浙江省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细则》《浙江省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操作流程》等制度办法,明确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统一业务申办所需申请书、合同文本等材料格式,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注意事项,实现中央银行资金业务的制度化、标准化,为货币政策工具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闭环管理。贷前设置预审环节,严把金融机构准入关;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审贷会机制,做到“凡放必审”。贷中把好风险关。加强岗位人员配备,强调双人复核、业务双签,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合理授权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流转时间,提高业务审核质量。贷后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常态化自查自纠工作机制,确保中央银行资金规范使用;建立质押品动态管理机制,按季监测评估再贷款质押品价值,切实保障央行资金安全。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业务合规性。抓住规范台账管理这一“牛鼻子”,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数据平台,就企业划型、经营范围等要素与金融机构台账进行批量比对,确保中央银行资金投向合规性。开发预审小程序,设定台账利率、期限、用途、格式等要素填报规则,供金融机构对台账进行批量检查,确保其报送台账的准确性、真实性。
下阶段,浙江省分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